• 个人中心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友协工作 » 友协工作
巴西圣保罗青年代表团访问贵州—“黔”行中,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
  字号:[ 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。去年11月,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,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,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。

7月30日,在出席世界青年和平大会后,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,由圣保罗州立大学7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巴西青年代表团奔赴多彩贵州,开启为期4天的深度访学之旅,在绿水青山间触摸乡村振兴的发展脉搏,于山水田园中见证民族文化的现代表达。

创建于1976年,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是巴西规模较大的综合性研究大学,科研和教学水平位居巴西乃至拉美前列。2008年,该校与湖北大学共建巴西首家孔子学院,培养了大批熟练掌握汉语的巴西青年友华人士。

作为收到复信的百余名巴西各界友好人士之一,代表团团长丹尼尔表示:“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邀请我们巴西青年来中国走一走、看一看。如今,我们如约而至。”

在“黔”行中,感受美丽中国。“都说中国人很‘富有’,我认为蓝天、绿树、青水是贵州人最宝贵的财富。”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代表团成员费利佩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山峦叠翠的西江千户苗寨、绿意盎然的台江阳芳村稻田、流水潺潺的红阳苗寨……每行至一处,代表团都会感叹当地的含“绿”量。


图为 巴西圣保罗青年代表团在台江县红阳苗寨拥抱绿水青山

“避暑季”,贵州“人手一条”的瀑布,圈粉了巴西青年。在台江县红阳苗寨,藏匿于深处的一条小瀑布,让代表团成员纷纷脱下鞋袜,和大自然撞了一个满怀。代表团成员宝琳说:“最古朴的村落、最原生态的环境,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说的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’。”

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近年来,贵州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,将含绿“量”持续转化为含“金”量。目前,全省拥有世界自然遗产4处,森林覆盖率达63.3%,绿色经济占比达48%。

在“黔”行中,感悟乡村振兴。“原来看‘村BA’的人这么多!”刚走进台江县台盘村贵州“村BA”比赛现场,攒动的人海和热情的呐喊就震撼了代表团成员李静雯。比赛期间,代表团唱响中文歌曲《如愿》,用歌曲传递来自南半球的问候。


图为 巴西圣保罗青年代表团在贵州村“BA”

“村BA”同样刷新了丹尼尔对乡村体育的认知,“竞技水平、办赛规模、商业附加值之高,远超预期。贵州山村里办的比赛,完全不逊于专业的篮球比赛。”他表示,想把贵州“村BA”的故事带回家乡巴西,让运动成为连接两国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。

2022年,贵州“村BA”火爆出圈,吸引了全网超过15亿人(次)网友关注,成为引爆全网的贵州“村”字号IP之一。如今,随着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台盘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至712万元,同比增长510.79%。

在“黔”行中,体会民族交融。西江千户苗寨,伴随着当地苗族姑娘们欢快的板凳舞步伐,代表团成员们逐一加入舞蹈中,渐渐汇聚成一个同心圆。高山流水、苗族舞蹈、苗绣苗银……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里,代表团成员们近距离感受了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魅力。

图为 巴西圣保罗青年代表团在台江县非遗展览馆

在西江千户苗寨苗族银饰传习所,代表团成员林雾凇被墙上的苗语吸引。不仅当场开始学起了苗语,甚至还在网上下单了一本苗语书,准备长期学习。在台江县非遗展览馆,代表团成员拉丽萨当起了“非遗推荐官”,向远在巴西的家人和朋友们推介苗绣。

“多彩贵州的‘多彩’,是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、是丰富多元的地方文化,更是大家开放包容的好客态度。”此次贵州之行,让代表团成员尚米拉对贵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说自己想在贵州山里当一个“巴西苗”。

近年来,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、阳明文化转化运用、民族文化传承弘扬、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“四大文化工程”,以此为引领,深挖民族文化等特色资源,推动文化艺术从本土迈向全球。

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。”这是丹尼尔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时,写下的第一句话。此次贵州之行,不仅给代表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,也将为中巴友谊贡献青年的智慧和力量。   

返程前,代表团成员李静雯流下了不舍的泪水,“我的家乡很偏远,很难有机会出国。很感谢你们能让我来到中国,体验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。”


相关信息